中新社南宁12月5日电(记者 黄艳梅)首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活动5日晚在广西南宁市开幕。此次活动“好戏连台”,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艺术家同台献艺,共叙友谊,集中展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。
12月5日晚,首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开幕。图为中国—东盟(南宁)戏剧周开幕演出现场。俞靖 摄
首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期间,将开展第十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戏剧周、第七届中国—东盟电影展映、《春天的旋律·2024》跨国春晚、中国—东盟(南宁)艺术展览美术作品展、中国—东盟(南宁)动漫展、东盟国际体育赛事、“风情东南亚”专场演出等系列活动。
12月5日晚,首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开幕。图为泰国孔剧表演。俞靖 摄
当晚在南宁人民会堂上演的中国—东盟(南宁)戏剧周开幕演出上,中国各地的优秀剧团荟萃一堂,共展梨园戏韵,越剧《牡丹亭·游园》、邕剧《小宴》、桂剧《打棍出箱》、晋剧《千秋关圣》等节目轮番上演。来自泰国、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艺术院团也为中国观众带来孔剧、木偶戏等表演,引来现场掌声阵阵。
“中国与东盟的传统戏剧同台演绎,太过瘾了。”广西大学泰国籍留学生林梦秋当晚观看了整场演出。她说,戏曲的艺术魅力令其着迷。
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、南宁市委书记农生文称,文化无国界,文化交流是最能沟通心灵、缔结友谊的桥梁。当前,南宁正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。举办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活动,是推动文化交流互鉴、促进民心交融相通的重要载体与实践成果。
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部长邱坎维拉称,期待以首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活动为窗口,不断拓宽东盟与中国人文交流合作渠道,丰富人文交流的内涵,推动东盟—中国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,让双方在人文、旅游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,开花结果。
南宁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,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枢纽城市。首届中国—东盟(南宁)文化月活动时间将持续至2024年1月下旬。(完)
杭州设立的慈善共富服务专区。杭州民政 供图
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(王逸飞)浙江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,其中企业的参与和助力不可或缺。在杭州,该市近日在杭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慈善共富服务专区,为企业参与慈善打造了服务新平台。
据了解,该慈善共富服务专区通过线上线下“一体融合办理”,设有“慈善展示、慈善捐赠、慈善救助”3项基本服务和“捐赠在线开票、税收抵扣指引、共富产品合作”3项特色服务,为企业提供公开募捐项目在线捐赠开票、参与慈善信托等慈善政策咨询服务,也为其参与慈善、助力共富、享受捐赠税收抵扣提供了延伸服务。
“专区可为慈善捐赠、慈善信托、慈善项目、慈善救助提供闭环链条式服务,有效激发企业参与慈善共富动能。”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例如围绕企业关心的捐赠税前抵扣办理这一高频事项,专区通过服务导航图为企业提供指引,今年重点聚焦对口支援、联乡结村企业捐赠,已为18家企业、单位做好导航服务。针对企业参与慈善信托需求,其提供“面对面”的系统解决服务,在慈善信托项目决策、投资和执行上积极提供最优方案,实现为企服务由“降本”向“增效”升级。
目前,杭州全市已累计设立企业委托人慈善信托近1亿元,今年新增企业冠名慈善基金20个,新设立慈善共富基金1.3亿元。
杭州是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,上述服务专区正是该市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的背景下,推出的举措之一。
记者从杭州市委改革办了解到,以上述“一号改革工程”为牵引,今年,该市推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,取得阶段性成效,一批有辨识度的改革成果不断涌现。
如杭州优化综合执法“首违不罚”清单,在浙江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执法领域“首违不罚”全覆盖。该市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快处,专利预审最短受理周期压缩至5天,平均授权时间缩短至81天,案件处理办理周期缩短20%以上。杭州“政策智慧超市”加快推动政策集成,累计上线政策1709条,在线兑付资金197亿元,惠及企业11万家。(完)